自古以來,茶和禪分不了家。"茶禪一味"的說法,源自十五、十六世紀的珠光禪師。但早在第七世紀的唐朝時,僧人就在僧院裡種植茶樹,並將飲茶文化傳到民間,甚至海外的日本。第一部茶經,就是唐朝人陸羽寫的。
喫茶靜慮始於禪門修行,一直到現代,還是現代人修心養性的方便法。古時茶人兼禪師,喝了茶便能很快進入沈靜冥想的安定感中,現代人依然心響往之。
在禪風鼎盛的唐代,僧人喜歡喝茶參禪,像現代人一樣聊是非,不,聊聊天氣之類的─諸如"天氣很好啊","不,我說的是風不在。" 這類的對話,讓人思考中斷,也就把腦瓜裡的垃圾都清空了,禪人稱為參話頭。能否對上兩句機峰,端賴修行深淺。
唐朝時,僧人就在寺院裡種茶賣錢養活自己,這是出家人務農營生的開始,稱為﹁農禪﹂。當時的僧人除了打禪之外,就是做農事,而有清規"一日不作一日不食"。喝茶是寺院裡非常普遍的活動,僧人描述自己的生活,沒事做做事,喝茶喝茶,這就是典型的”平常心是道”的樣子。
以現代人的說法,等同於偷得浮生半日閒,在茶館或自家小窩舒適的一隅,端上一杯茶,望望天空發發呆,或什麼也不做,純粹淡定一番。有經驗的人都知道,一刻不得閒的人,是連無所事事也不容易的。
這就不得不令人佩服發明”喝茶養禪”的唐朝人。到了趙州禪師提出﹁喫茶趣﹂的公案時,﹁喫茶趣﹂己和﹁德山棒,臨濟喝﹂同為三種教人開悟的方法。德山棒,指的棒喝,大意是”一棍子打下去”,使人忘記胡思亂想,忽見真理就在眼前而悟道。現在環境不容許打罵教育,但喝茶趣入禪心,卻亙古常新。
趙州禪師到底說了什麼,流傳到現在,”喫茶趣”還是一句可以令人停止的話語?原典大意是樣的:
有一個僧人到趙州禪師的寺院參訪,趙州禪師問他來過沒?曾人回答:”沒有”。趙州禪師就說:”喫茶趣”。趙州禪師又問另一個人,”來過沒?”那人說:”來過。”趙州禪師還是說:”喫茶趣。”有人就說:”怎麼來過你也說喫茶趣,沒來過你也說喫茶趣?”趙州禪師還是說:”喫茶趣。”
你看,趙州禪師什麼都沒說吧!就只是簡單喝茶。來來來,喫茶趣!
email~janeboors@gmail.com
歡迎留言給我們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