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唐風美學茶會

 茶席 014  

很多人不知道喝茶文化始自中國唐朝。

日本的茶道,也是自唐傳出,由留唐的日本僧人帶回日本。

日本僧人千利休將之發揚光大。

 參觀過日本茶道博物館,裡頭展示僧人間往來的書畫,都是道地的中文,佛法偈言,大多以優美的中文寫就。那時,就明白中日茶文化的從屬了。

 從唐美學探討喝茶這件事,真的是想追究點原創性。

因為我們一心一意想布自己的茶席。不是日本式,不是禪式,不是茶藝館式。

而是一人一式,自然獨特的,從內心發出的茶席。

 

在喝著訶梨勒茶的時候,我們覺得只有最特別的茶席,能夠表達訶梨勒對生命的訶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茶館 047  

偶然間邀請留法研究唐朝藝術史的霆旭共享訶梨勒茶,他突然靈光一現說,他在書上讀過,唐朝人也喝訶梨勒。哇,一千五百年前的唐朝人就識得此非凡之物了,霆旭非常謙卑的感謝,說他終於一嘗宿願。  

那天我們帶去的茶席剛好是一種唐朝特有的橙紅紗巾,配上藍色的細竹席。霆旭非常驚奇:﹁這是典型的唐朝配色─對比。﹂我事前並不知道,只是看了那方橙紅紗巾,如天邊晚霞般瑰麗,就拿來當作我在雲上布茶席,興起時,還灑上花瓣,香氣氤氤,覺得這樣最能搭配訶梨勒茶的尊貴。

 唐風茶席,成了一場特別的唐風美學品茶會的開端。朋友開始希望,如果能夠學會如何在家的一個角落布置上唐風的茶席或擺設,而能喝茶靜心,應該會很有趣。我只是單純的想像,唐朝對各種文化的兼容並蓄,足以涵養每個人在心中建構自己美好的茶席,和自己好好喝一杯茶。 

茶會這天,霆旭<我們後來稱他為法國先生>為我們準備了很豐富的內容。包括唐朝人喝訶梨勒的方法。在唐朝稱為三勒漿,也就是我們熟悉的三果實配方─印度醋粟,訶梨勒,毛訶子。這也是阿育吠陀裡,最著名的配方。五千年前就有了。 

唐朝人怎麼喝的呢?口感也是酸的,因為發酵。最適合製作三勒漿的季節,是夏末八月間。先把三果實磨成粉粒,不用太細,然後用白蜜<可能是蜂蜜>,和新汲的水<顯然唐朝人就知道水質對訶梨勒茶的口感很重要>調和,放進甕裡,然後封起來。三四天之後打開來攪拌一下,把水氣拭去,再封存一個月,再喝。這時候的三勒漿<味至甘美,飲之醉人>,功用是<消食,下氣>。醉人的意思應該是指美味的不得了,不是真的會喝醉,就像酒釀或紅鞠這類發酵的食物一樣。

 這一天,我們一邊喝著現代版的<三勒漿>─愛金色大地,一邊聽法國先生講唐風美學,真有那麼點況味。愛金色大地不發酵,因黑醋粟本身的酸度,而有美味的口感,回甘時滿口生津,理氣疏肝,真是人間極品。印度的阿育吠陀醫生每每不知如何對付病人時,就叫他回去喝三果實配方<也就是三勒漿,愛金色大地的配方>,一定沒錯。據說,連續喝三果實配一年以後,就少病少惱啦! 

法國先生給我們看很多資料圖片,指出,唐風的美,不在於繁複的鑲金弄玉,反而是透過很簡單的型致,傳達一種高貴典雅的氛圍。例如,在居家裝潢,唐朝人的家,很可能就只是木頭地板,古樸的櫃子,僅用一座屏風上的織品或地毯上顏色來點綴,裝飾出不同的氣質。我們所謂經由對比配色顯露出來的唐風格,大概就是屏風地毯上織品的顏色。當然,還有法國先生說的,唐朝女子身上華美的服裝配色。 

4/6日這天,來參加茶會的CU特別精心打扮,赫然就一身典型的唐色系─磚紅配秋香綠,對不起,我忘了那好美的唐朝名字。每一種顏色,都有一個好美的唐朝名字。我只記得有一種藍色,叫做<瑟瑟>。天哪,叫這名字的人都很難忘,何況是顏色。瑟瑟,你說是不是? 

法國先生非常喜歡我們的訶梨勒茶和阿育吠陀藥草油,他可以感受到油和茶帶來的溫暖力量,從心輪以上讓他放鬆。我們也很謝謝他用非常精彩的演說。 

喔,忘了報導一個小故事。唐朝有一個很會泡茶的人叫國雄,比發明茶道的陸羽還要會泡茶,而且他泡茶時都穿著很高貴的服裝,指使小廝先從展示茶具開始進入品茗。當時的王公貴族,覺得國雄的茶道要比穿著一身破衣服的陸羽,高竿多了。這多少解答了我的疑惑。唐朝人很會打扮的嘛,怎麼我們泡茶穿的中國服看起來都縐巴巴的呢?原來現代茶師也可以穿香奈兒之類的喲!

 

email~janeboors@gmail.com

 

歡迎留言給我們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feVeda! 的頭像
    LifeVeda!

    LifeVeda!阿倚吠陀。智富生活-瑜伽。旅行。天然草本....

    LifeVeda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